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金融    金融科技进步可促进金融稳定 改变金融产业格局

金融科技进步可促进金融稳定 改变金融产业格局

2020年,新冠疫情的发展进一步催生了“非接触经济”的兴起,倒逼很多国家大力发展金融科技,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也在明显加快。关于数字金融/金融科技与金融稳定关系,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什么是金融稳定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将金融稳定界定为全球金融体系抵御冲击并防范金融中介和其他金融体系功能中断的能力,这些功能一旦中断将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人民银行在《金融稳定报告(2005)》中指出,金融稳定是金融体系处于能够有效发挥其关键功能的状态。从金融稳定的基本定义看,数字金融/金融科技极大地改变着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改变着金融产业格局,这些新型金融服务提供商必然对金融稳定产生影响,其影响可以从金融安全网——微观审慎监管、行为监管、宏观审慎管理、存款保险、最后贷款人五个维度来分析。

金融科技进步能够促进金融稳定

(一)增强金融体系透明度

一是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风险评估和定价能力。二是提高社会信用体系透明度。

(二)提高金融体系效率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金融体系接受新技术、改善服务、改进商业模式、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三)促进市场竞争

一是降低市场准入壁垒和集中度。二是降低金融业务流程的集中度,如分布式记帐技术。

(四)武装金融监管者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金融市场的数字化变革,同时也为金融监管提供了更多工具。

(五)提升金融普惠程度

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使金融体系、金融服务渗透得更深、更广,有助于提高居民、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程度,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投资风险分散化。

发挥金融科技支持实体经济意义重大

(一)制定审慎监管要求,确保对金融科技业务的全面覆盖

一是严格落实持牌经营,严厉打击“无照驾驶”。二是对于新型数字金融服务提供商,建立符合其特点的审慎监管框架。三是对于传统金融机构开展或者合作开展的新型数字金融业务,应加强监测、及时规范,根据其风险特征,及时优化或者增设审慎监管指标。四是对于同时提供多种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新型数字金融服务提供商建立风险隔离要求。五是将监管范围扩展至第三方科技供应商,尤其是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机构。

也就是说,该纳入监管的,必须纳入监管。

(二)建立行为监管体系,维护市场秩序

在建立行为监管体系方面,应强调以下几点:一是重视行为监管,处理好其与审慎监管的关系,明晰中央金融监管部门间、央地金融部门间职责分工。功能监管要落地(一直没有落地),重点要加强对非金融企业违法违规开展金融业务的治理,监管部门间不能相互推诿。二是强化行为监管能力,提高法律背景人员的比重。三是建立分级监管模式,重点加强对高市场占有率机构、高风险机构的监管。四是监管部门建立全国性呼叫中心,便利消费者咨询和纠纷解决。重视投诉数据库建设和数据分析,发挥投诉作为金融监管政策执行情况的温度计和传感器的积极作用。

(三)落实功能监管要求,消除监管空白、监管盲区

一是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于具有跨行业、跨市场特征的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按照其业务属性和风险实质实施归口管理。二是技术中立,不以技术手段不同而放松监管要求。

(四)研究新型数字金融服务相关的风险处置机制

一是建立业务恢复和风险处置框架。二是重新审视“去中心化”背景下金融安全网的有效性。应该给市场、给投资者消费者明确信号,一些企业根本不在金融安全网保护措施的覆盖范围之内。

(五)发展金融监管科技,提高监管效率

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金融业生态日趋复杂,也对监管部门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监管部门需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监管的时效性、精准性和前瞻性。金融科技可以更好地武装金融监管,大数据、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网络分析等技术的兴起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新工具。

(本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创建时间:2021-03-02
浏览量:0